1.
怎样才算是真正有效率的运作?
2.
我只负责生产线上的一个环节,我知道不理其他环节,只顾埋头做好本份是不够的,我应该怎样做才能令生产线的整体运作得最好?
3.
试看一些落后的、但却又被很多企业人员奉为〝金科玉律〞的管理及运作概念如何将他们引向错误的决定和没有效益的行为,它们应该被什么取代?
4.
工厂想大幅度改善运作和生产力,但又缺乏巨额资金来推行JIT
或TQM等,怎么办?TOC能否提供一个有效而经济的方法,达致同一目的?
5.
各部门似乎都十分忙碌、十分努力,但企业还是赚不了多少钱,为什么?
6.
生产计划,包括已电脑化了的排程,为什么总是无法贯彻执行,必定〝前松后紧〞?临交货期,为什么总是无可避免地要花大量人力物力,加班赶工?
7.
每个员工都渴望企业各部门之间能高度协作,有团队作业精神,但为什么总是办不到?难处到底在那里?TOC对此能提供一个怎样的答案?
8.
怎样看待工厂的产能(capacity)?有人说产能愈多愈好,几乎每个部门都尽力争取;有人却认为用不着的产能就是浪费,应及早除掉,以节省成本,到底何去何从?
9.
订单不足,开工不足,产能过剩,裁员是否唯一选择?
10.
物料已经尽早发放到生产线上去,为什么出货仍然是那么迟?介绍Drum-Buffer-Rope
(鼓—缓冲—绳子)
———
一个十分著名的、比JIT更优胜的TOC生产排程方法。
11.
怎样有效地防范一些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,保障生产进度不受影响?介绍Buffer
Management (缓冲管理)
———
一个十分著名的TOC机制来监察生产运作。
12.
每个部门都向上级伸手要求加机器、改良设备、要人、要钱,但企业的资源有限,怎么办?如何取舍?
13.
为什么企业进行了那么多堂皇的、花钱甚巨的改善计划,却不见营利有相应的改进?
14.
有什么方法可以在生产进度可能出现问题之前,就发出警号,而不是在问题发生之后才发觉,然后匆忙地拼命补救,大伤人力物力和客户的信心?
15.
衡量个人、部门、及全厂效绩的最佳方法应该是怎样?一般的衡量基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?
16.
各非生产性的部门,例如维修部、电脑部等,应该怎样在一个工厂企业中发挥其最大的职能?
17.
生产部门与营销部门之间的矛盾和互相指责,在企业界中最常见,有什么机制可以令两大部门真诚合作,携手为企业在市场上争取更多真正有利可图的订单?
|